“新时代文化娱乐法治论坛”系列活动暨学会音乐法律专业委员会2024年度学术沙龙顺利举办

来源: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 发布时间:2024-12-02

 

2024年11月29日下午,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音乐法律专业委员会2024年度学术沙龙在龙源音乐北京音乐产业园办公区顺利举办。本次沙龙的主题为“数字时代下的音乐抄袭及虚假流量治理”,重点关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场景下的音乐作品抄袭及流量造假问题。

活动现场

沙龙由音乐专委会主任、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郭春飞主持,学会执行副会长武玉辉、秘书长田川莅临指导。音乐法律专业委员会共7位委员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这次活动亦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来自国内头部音乐流媒体平台、知名唱片公司、知名音乐制作公司、一线音乐人、大型律师事务所、在京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在内的近40位代表专程到场参与讨论。

学会执行副会长 武玉辉

活动正式开始前,学会执行副会长武玉辉代表学会致欢迎辞。武玉辉向到场参与、支持本次活动的嘉宾及同仁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其指出,音乐法律专业委员会作为学会最为活跃的专委会之一,一直致力于举办高水平活动、产出高水平成果,为团结国内音乐产业市场参与主体、提升产业治理水平搭建了一个优质、稳固的平台。音乐法律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成绩也体现了学会“法律让娱乐更美好”的宗旨。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文娱市场的变化与调整,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在既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与产业界的合作,力求在产业法律问题研究、争议解决以及综合治理方面提供更多优质服务,为文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希望本次活动的举办能够进一步团结行业力量,为前沿、疑难产业问题的解决提供灵感和帮助。

音乐专委会主任 郭春飞

随后,专委会主任、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郭春飞律师宣布沙龙正式开始。

网易云音乐高级法律顾问 崔颖

沙龙首先进入议题分享环节。议题分享环节的第一个主题为“人工智能技术与音乐抄袭”。专委会委员、网易云音乐高级法律顾问崔颖以《AI技术与音乐抄袭》为题首先作主旨分享。崔颖指出,AI技术在事实上确实降低了音乐创作的门槛、为创作者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合理利用AI技术对音乐创作具有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AI技术也让抄袭他人音乐作品变得更为容易且隐蔽。音乐抄袭已从过往主要依靠“手工裁缝”进化为如今的批量“机械化生产”。AI技术对海量词曲的快速拆分重组和对人声的高近似度模拟加大了人们对作品抄袭的辨识难度,也大幅增加了侵权打击难度。未来,应尽快明确音乐抄袭的判断标准,同时防止黑产团伙利用AI技术生产大量低质量歌曲“刷播放量”、攫取版税。此外,如何在AI时代下探索建立合理的音乐产业利益分配规则,亦是人们要予以回应的重要问题。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教师 赵一洲

随后,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副秘书长、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教师赵一洲作题为《AI时代的音乐创作与抄袭——祛魅及应对》的分享。赵一洲指出,本质上,人类的创作是自由意志的外化,是由“意志”到“符号”的过程;而AI独立生成的内容则是符号的单纯组合与增生,即由“符号”到“符号”的过程。因此,AI不具备认识、改造世界的作用。这种只能由观众单向性解读的意义缺少沟通和构建作用。据此,具体到音乐产业,从生产端看,AI技术的大发展可能确实会取代一些中低端的场景音乐制作(背景音、白噪音等“罐头音乐”),也会影响、分化职业音乐创作群体,但其对头部音乐创作者的冲击可能较为有限。当下,AI技术对音乐创作美学和创作理念的影响,或许小于其对以流量为版税结算基准的流媒体音乐市场利益分配秩序的影响。未来,应探索建立AI生成音乐作品的标识义务和平台备案义务,做好AI商业性训练的法律监管,采取更多有效措施应对AI加持的虚假流量和批量式音乐抄袭问题。此外,赵一洲认为,除AI技术外,如何在“全网络时代”处理好精英主义式的资本化运营与“全民皆媒”的新秩序间的矛盾可能才是我们未来需要认真回应的问题。

“音乐先声”创始人 范志辉

议题分享环节的第二个主题为“音乐流媒体市场虚假流量治理”国内知名音乐自媒体“音乐先声”创始人范志辉首先围绕该议题进行了主旨发言。范志辉向与会者详细解读了流量黑产的含义及运作方式,直观展现了通过机器人操纵、建立虚假账户及付费刷量等方式人为制造流媒体播放量、非法获取利益行为对音乐产业的危害。范志辉指出,音乐流媒体市场黑产问题的产生一定程度上与公众版权意识觉醒、版权市场价值大幅提升及短视频内容消费的崛起有关。如今,在AI技术的加持下,音乐流媒体版税欺诈愈发严重,而平台对此问题在监管上存有一定缺失,导致黑产现象屡禁不止。未来,立法上,应加大数据黑产整治力度,明确平台和音乐公司的法律责任。技术上,应利用AI技术对虚假流量进行监测和识别。行业层面,应加强元数据管理、完善账户和上传内容的审核。通过上述方式多管齐下,建立更加公平的音乐流媒体市场秩序。

北京中子街声版权管理资深副总经理 梁淑美(线上分享)

随后,专委会委员、北京中子街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版权管理资深副总经理梁淑美以《国际音乐流媒体平台的虚假流量治理实践》为题向与会者作主旨分享。梁淑美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向与会者介绍了Apple Music、Spotify等国际主要音乐流媒体平台治理数据刷量、虚假账户等问题的一些具体办法。梁淑美指出,在国内外音乐流媒体平台普遍规定了歌曲在线播放时长必须达到特定门槛才能计算版税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对歌曲何时才真正被纳入“流量”评价机制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认识;与此同时,亦应注意“短视频音乐传播”与“音乐在线播放或下载”两类不同场景下的流量价值逻辑。其次,流媒体平台整治虚假流量的决心和技术投入程度将直接决定流量黑产的治理效果。梁淑美表示,未来期待更多业界同仁对此问题予以深入研究并提出对策。

 

北京龙源之声创始人 欧阳永青

 

SG尚至音商业空间环境音乐创立人 戚渊

 

讯飞音乐高级合伙人 胡浩

 

太合音乐集团法务总经理 吴登华

 

乐动时代创始人兼CEO 刘晓洪

 

立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刘宗鑫

 

腾讯音乐高级法律顾问 张奉祥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汪春梅

 

圆桌讨论环节,在专委会主任郭春飞的引导下,北京龙源之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欧阳永青,SG尚至音商业空间环境音乐创立人戚渊,科大讯飞数字娱乐事业部联席总经理、讯飞音乐高级合伙人胡浩,太合音乐集团法务总经理吴登华,乐动时代(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刘晓洪,立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宗鑫,腾讯音乐娱乐集团高级法律顾问张奉祥及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汪春梅共8位与谈嘉宾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4位主旨发言人的分享,分别就“人工智能技术与音乐抄袭”以及“音乐流媒体市场虚假流量治理”两个议题发表了各自观点,现场讨论氛围十分热烈。与谈嘉宾普遍认为,从业者应充分认识到AI技术的两面性,既不能否定其对音乐产业的积极作用,也要警惕其对音乐创作和产业利益分配格局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总体上,人们应对AI技术的发展持谨慎而乐观的态度,并积极探寻AI技术与音乐产业的共存发展之道。

活动最后,专委会主任郭春飞做简要总结。郭春飞主任表示,今日学术沙龙的氛围仍像以往一样轻松而热烈,与会者所分享的真知灼见令人影响深刻,所体现出的对音乐产业的初心和热爱令人动容,希望业界同仁对今天所讨论的议题保持关注,产出更多优秀研究成果,更好为我国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贡献力量。

合影留念

产业学术沙龙是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分支机构的常设活动,也是学会 “新时代文化娱乐法治论坛”品牌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我们诚挚期望更多文娱产业从业者、法律工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会及专委会的各项活动中,深入开展交流,为实现我国文化娱乐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