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法学专业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199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立法学院。历经40年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目前已经成为学科体系设置相对完整、国际法专业特色鲜明、学术和教学水平比肩一流的知名法学院。

法学院设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1985年即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国际经济法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四所院校之一(其他三所为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1997年,学院国际法学获选全国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国际法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为目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仅有的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之一。2003年9月,教育部批准法学院设立国际法学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学院民商法学专业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7年,法学院获评教育部“国际化法学人才特色专业建设点”及教育部“全国双语教学示范点”。2009年,法学院获批建设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际商事仲裁实验教学中心”。2011年,法学院获批法学博士一级学科点。2012年,本院法学一级学科获批北京市重点学科,同时法学院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被批准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2年获批教育部本科教育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7年国际法学科入选贸大“开放经济学科群”双一流建设专业名单。2017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前十高校法学院。2018年《经贸法律评论》期刊创办申请获得国家批准。2018年全国首届专业学位评估中贸大法律硕士获评A-,位列全国前十。

法学院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法律人才为目标,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先贤沈达明教授、冯大同教授创建了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国家商法特色学科,奠定了法学院发展的必要基础。前院长沈四宝教授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4、5届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委员、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2006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前院长王军教授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6届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教学名师等。

法学院教师的博士化率达到97%以上,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曾在国外名校法学院学习或进修,包括耶鲁大学法学院、哈佛大学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密西根大学法学院、加州伯克利大学法学院等。近年来,法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丰硕,成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余项,省部级课题近80项。一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在法学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学术引领作用。此外,法学院聘请了一些来自国外著名法学院和律师事务所的知名人士担任我院外教、荣誉或客座教授,如前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大法官张月姣教授、现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大法官赵宏教授、在世界贸易组织工作十三年的澳大利亚籍Matthew Kennedy教授等。

作为全国卓越法律人才计划中的“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法学院根据“优中择优”理念,大力推进本科实验班建设,曾于2008年至2014年连续开办了7届“国际化人才培养实验班”。自2015年起则加大培养力度,面向本科新生开设“法律+英语”卓越人才实验班,定向培养高端涉外经贸法律人才。该实验班强化英文专业能力,强调中西法学知识的融合、跨文化专业交流能力的培养,注重国际化视野和法律职业实践,培养成效非常显著。迄今为止,毕业学员的就业率达100%,其中相当部分学生保送北大等国内名校攻读硕士,或被哈佛、牛津等美欧顶级院校录取后赴外深造。在读学员表现优异,成为我院参与国内外国际模庭竞赛的骨干力量。

法学院历来重视国际化工作,特别是教师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学生的海外学习经历。长期以来,法学院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乔治城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康涅狄格大学、劳约拉大学、西东大学法学院等保持稳定的交流关系。我们还与意大利、西班牙、以色列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保持密切的互访关系,互派学生交流学习。法学院近年来还资助多名学生赴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司、美国密歇根州法院、海因希里•伯尔基金会柬埔寨办公室、香港BIP公司等海外单位进行实习。法学院重视留学生教育,培养了一批海外留学生,并设立了留学生全英文硕士和博士项目。